最近,浙江交警小哥执勤时生吞一包感冒冲剂的图片,感动无数网友,但你知道吗?某些药物是不宜生吞的,不仅可能减弱药效,还有可能刺激食道。胶囊、药片、止咳糖浆、冲剂……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,你掌握了吗?
药片别干吃
专家:部分药片有刺激作用
在生活中,很多人不把服药当回事,认为有水无水关系不大,反正自己胃口好,不论再苦再大的药片,往嘴里一塞,往下一咽就下去了。这样真的科学吗?
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药剂科主任崔丽建议,在有饮水的条件下,尽量不要干吞药片,最好在服药前先喝上几口温开水,润滑一下食道,然后将药片放入口中用温开水送下,同时应采取站位或坐位服药,以利药物顺利进入胃内。
对于网传的干吞药片会损伤食管的说法,崔丽表示,干吞药片时,药片容易粘在食管壁上,造成药物在食管中滞留,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到达胃肠,即使没有粘附,与用水送服相比,进入胃内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,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可能刺激食管,当然还要看具体是什么药片。像氯化钾、双磷酸盐这样对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长时间滞留食管,可造成疼痛、烧灼等不适,因此,服用这类药物时,我们一般强调要用足够的水,并且服药后避免立即躺卧。
“网上传的,没有足够的水帮助溶解而影响药效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。药片在水分的作用下崩解溶出才能被吸收起效,但主要依靠的是胃和小肠中的消化液,而非送服药物的水。”崔丽说,干吞药片对药效产生影响,主要还是因为药物滞留在食管,而大部分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,与小肠相比,食管吸收药物的能力很弱,因此会造成药效延后。
此外,记者了解到,网上还有一种说法,干吞药片会引起结石。事实上,干吞药片不会直接引起结石,但服用某些药物(如磺胺类药物)时如果饮水过少可能导致尿液中产生结晶。
同时,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,如果喝水太少,药物(或排出的尿酸)在尿液中浓度变得更大,更容易形成结晶,因此需要多喝水预防。
热水?果汁?茶?
专家:温水过药最佳
药片太苦,孩子不爱吃,有些家长为哄骗孩子吃药会选择用果汁、牛奶等饮料过药,甚至家长自己为了图方便也会用茶水服药,这些都是不可取的。
崔丽解释,牛奶、果汁、茶水、可乐等各种饮品都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疗效。例如,茶叶中含有茶碱、鞣酸、咖啡因等化学成分,与许多药物可发生反应,导致降低或失去药效。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,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,减弱疗效。
比如果汁,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,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,或使糖衣提前溶化,不利于胃肠吸收。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、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,会加速药物溶解,损伤胃黏膜;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,会导致酸碱中和,使药物失效;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,则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,引起尿路结石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专家也不提倡用热水送服药物。崔丽指出,助消化类药物,内含有酶,遇热后会变性;维生素类,维C遇热不稳定,可能会减弱药效;含活性菌类,活性菌遇热后会被破坏。
“由于药剂的成分较为复杂,一般市民都无法正确判断药剂是否会和服药的饮料发生冲突,因此在医生没有强调服药用水的前提下,建议用温水送药最为恰当。”崔丽说。
饭前还是饭后?
专家:仔细研读说明书
药物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是不少市民服药时的困惑之一,这里的饭指的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吗?崔丽表示,其实正确的理解应是是否空腹。
崔丽解释,所谓“饭前服用”是指药物需要空腹(餐前l小时作用)服用以利吸收。因此,如果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,那么此时的“饭前”便不等于“空腹”。反之,“饭后服用”则是指饱腹(餐后半小时)时服药,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,因此,如果在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,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。
对于“如果没吃东西就吃药,胃会被搞坏”的想法,崔丽表示,其实不用特别担心,一般说明书上指出饭前服用的药物都是对肠胃刺激较小的。像胃动力药,例如吗丁啉,餐前30分钟服用;降压药,如卡托普利,空腹服用可吸收60%—70%,这些都能在饭前吃,加强吸收。
崔丽强调,服药还是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如果长期有胃病,那就多照顾照顾胃,饭后服用为宜;如果肠道吸收功能比较差,那就多照顾照顾药物,饭前服用为宜。除了饭前服、饭后服的讲究以外,有些药还要求睡前服,或者早晨服,涉及人体在每天不同时刻的一些身体指征,比如血压、激素水平等。这都需要具体到药,建议市民服药时仔细阅读说明书,有条件的要详询医师。